- 異常的逃脫反應
逃脫是動物的本能,但在非自然的情況下,反而會發生導致受傷或死亡的異常逃脫反應。動物被捕捉及運送至動物園時,常會出現激烈的逃脫反應,甚至掙扎得滿身是傷,例如台灣長鬃山羊與台灣野兔在捕捉及搬運時,就常因激烈的逃脫反應而死亡。有些動物在捕捉或變換環境時,亦可能導致肌肉運動遲緩而出現癱瘓。
動物的社會結構因素也會造成逃脫反應,一隻新動物進入原有一群體的動物環境裡,通常會遭受到攻擊或驅趕,這隻新動物就通常會有逃脫或癱瘓的反應。因此在增添同種動物時,讓彼此認識熟悉是很重要的過程。
- 拒食與異常的攻擊
野生動物在捕捉或更換環境後,常有拒食現象。例如海象被運送至動物園後,常常40到100天不進食;爬蟲類如蛇在遭捕捉後,一兩年不進食也是常事。
將一些同種的野生動物一起放在場地不大的籠舍裡,常會引起打架甚至殺死配偶的情形。尤其是社會性強的動物,常會為了爭奪社會地位而大打出;性異常的動物也常伴隨著異常的攻擊行為,不僅針對其他競爭者,也會攻擊無發情的雌性動物及人。園內的動物有時會對某些特定的人產生強烈的敵對意識,並予以攻擊。如六福村野生動物園的一隻長角羚羊每當管理人員的吉普車出現時,牠就會前來追趕並攻擊....
以上內容節錄自「動物園的故事」,陳寶忠作/時報文化,2004
[ Study ] 動物園的故事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